腳踝扭傷是運動族群、高危險工作者及年長者常見的問題。一旦處理不當,不僅可能導致長期疼痛,更可能留下功能障礙。本文將以復健科醫師的專業角度,全面介紹腳踝扭傷復健的重要性、最佳時機、推薦的復健動作以及日常保養秘訣,幫助您快速恢復健康,減少不適,並預防後遺症。
目錄
一、腳踝扭傷復健的重要性:為何不能忽視?
避免關節僵硬與功能退化
腳踝扭傷若未適當處理,可能導致關節僵硬、活動受限,甚至影響日常步行能力。透過復健,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減少腫脹與僵硬,恢復正常活動範圍。
減少二次受傷風險
扭傷後,韌帶與周圍組織的穩定性下降,容易再次受傷。復健能強化肌力與穩定性,降低未來復發的可能性。
預防長期後遺症
若忽略復健,可能引發慢性疼痛、踝關節不穩定及退化性關節炎等問題。及早進行復健,是避免這些後遺症的關鍵。
二、腳踝扭傷復健的黃金時機與注意事項
黃金時機:循序漸進的恢復計劃
腳踝扭傷分為三個階段:
- 急性期(扭傷後1-3天):主要以休息、冰敷、壓迫及抬高(RICE原則)為主。
- 恢復期(3天至數週):腫脹減輕後,可開始輕度活動,促進血液循環。
- 重建期(4週以上):著重於肌力、柔軟度與平衡訓練。
注意事項:
- 避免過早負重:在腫脹未消或疼痛明顯時避免施加壓力,以免加重傷勢。
- 聽從專業建議:在復健過程中,建議諮詢專業醫師或物理治療師,調整運動量與強度。
循序漸進:避免一次進行過量訓練,確保恢復過程安全有效。
三、復健科醫師推薦的5個腳踝復健動作
1.踝關節畫圈運動
- 步驟:坐姿或仰臥,伸直腳踝,以腳尖畫圓,順時針與逆時針各10次。
- 效果:改善關節柔軟度,增強活動範圍。
2.毛巾拉伸
- 步驟:坐姿,將毛巾繞過腳掌,用雙手輕拉毛巾,使腳背朝自己方向拉伸,保持15秒,重複5次。
- 效果:拉伸小腿與腳踝肌肉群,減少僵硬感。
3.腳尖站立訓練
- 步驟:雙腳站立,慢慢踮起腳尖,停留3秒,再緩慢放下,重複10次。
- 效果:增強腳踝與小腿的穩定性與力量。
4.單腳平衡訓練
- 步驟:單腳站立,保持平衡10-15秒,視情況延長時間,雙腳輪替進行。
- 效果:提升腳踝的穩定性與本體感覺。
5.彈力帶抗阻運動
- 步驟:坐姿,用彈力帶繞住腳掌,雙手拉緊彈力帶,腳掌向不同方向施力(如向上、向內、向外)。
- 效果:加強腳踝周圍肌群力量,有助於恢復穩定性。
四、如何日常保養腳踝?預防扭傷的生活習慣
穿著支撐性良好的鞋子
選擇具有足弓支撐和防滑底的鞋款,提供穩定性並減少意外滑倒的風險。
養成運動前熱身習慣
進行足夠的拉伸與暖身運動,避免肌肉與關節因冷硬而受傷。
使用專業鞋墊
根據腳型訂製的鞋墊能有效分散壓力、提供支撐,進一步預防扭傷及改善姿勢。
避免過度疲勞活動
過度使用腳踝會提高受傷風險,應注意活動與休息的平衡。
五、復健中的常見問題與專業建議
如何管理疼痛?
輕度疼痛是正常現象,可透過冰敷或適當使用止痛藥緩解。若疼痛加劇或持續,應立即就醫。
怎麼判斷是否完全恢復?
完全恢復的標準包括:沒有疼痛、關節活動自如且穩定、能輕鬆進行日常活動與運動。
是否需要尋求專業協助?
若復健過程中出現異常腫脹、劇烈疼痛或功能明顯退化,建議及早尋求復健科醫師或物理治療師的幫助。
腳踝扭傷不容輕忽!康澤復健科幫助您重拾輕快的步伐
不論是運動族群、高危險工作者還是年長者,都應及時採取正確的復健計劃,改善疼痛並提升生活品質。如果您需要更專業的協助或量身定制的鞋墊設計,請諮詢專業復健科醫師或聯繫您的復健診所,讓您的腳踝恢復如初!
若有就醫需求,初診病人須請您親臨診所現場掛號或致電院所掛號,
複診病人則可透過網路線上掛號,詳細院所資訊歡迎點選瀏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