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news

下背痛站不直嗎?搞懂下背痛位置、原因,舒緩動作+預防訣竅必看

康澤復健科診所LOGO

下背痛站不直嗎?搞懂下背痛位置、原因,舒緩動作+預防訣竅必看

作者│康澤復健科 陳冠誠 總院長

下背痛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困擾,無論是因姿勢不良、長時間久坐,還是肌肉、神經或脊椎結構問題所引起,都可能對生活造成重大影響。本篇文章將帶您深入了解下背痛原因、症狀與位置,並提供專業治療建議、舒緩運動,以及預防訣竅,如果您正受下背痛困擾,快來看看該如何有效改善、恢復生活品質!

目錄

一、下背痛站不直?出現這5種狀況就要小心!

您是否曾感覺下背部疼痛得無法直立,甚至每次彎腰或起身都要忍受劇烈的不適?下背痛非常常見,約有80%以上的人一生中都會經歷下背痛。儘管多數下背痛屬於暫時性,但若疼痛加劇且長期不見改善,可能代表有潛在的健康問題,以下將分析5種下背痛需提高警覺的情境:

1. 無法彎腰或直立:

如果下背痛導致您無法順利彎腰或直立,並且伴隨明顯的僵硬感或劇烈疼痛,可能是有嚴重發炎症狀或椎間盤凸出的情況所致。

2. 疼痛放射至臀部或腿部:

當疼痛不僅局限於下背部,還向下放射至臀部、大腿甚至小腿時,可能意味著神經受到壓迫,最常見的情況是坐骨神經痛。

3. 伴隨腳部麻木或無力:

當疼痛不僅局限於下背部,還向下放射至臀部、大腿甚至小腿時,可能意味著神經受到壓迫,最常見的情況是坐骨神經痛。

4. 疼痛加劇且持續超過兩週:

急性下背痛一般會在適當休息後逐漸改善,但若疼痛持續超過兩週,甚至加劇,可能反映了結構性損傷,例如壓迫性骨折、椎間盤損傷等,此時即使持續休息也不一定能緩解疼痛

5. 同時合併有體重減輕、發燒、近期曾有創傷、有癌症病史:

下背痛有時可能隱藏著一些疾病,像是感染、癌症、或結構損傷,因此如果有體重減輕、發燒、近期曾有創傷、有癌症病史,就要特別小心。

下背痛不僅影響日常生活,還可能是其他潛在健康問題的警訊,如果您出現上述任何一種情況,請不要掉以輕心,及時尋求專業醫師的評估。

二、下背痛原因是什麼?情緒壓力竟然也可能是造成下背痛的兇手之一

下背痛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,從常見的肌肉問題到結構性損傷、甚至情緒壓力,都可能成為觸發疼痛的原因,以下介紹5大常見下背痛原因

◆ 軟組織引起的疼痛

軟組織問題是最常見的下背痛原因,包括肌肉、肌腱和韌帶的拉傷扭傷,或是肌筋膜發炎,甚至是長期姿勢不良導致的肌肉不平衡。許多上班族因久坐或不正確的坐姿而增加下背部負擔,使軟組織容易受傷,進而引發疼痛。

◆ 神經引起的疼痛

神經壓迫也會造成疼痛感,如椎間盤突出,當椎間盤破裂後壓迫到神經根時,可能導致劇烈的疼痛,並伴隨著腿部的不適甚至影響行走;而隨著年齡增長,腰椎部位因退化可能變得狹窄,進一步壓迫神經,造成下背部和腿部的疼痛感,這在退化性脊椎狹窄患者中特別常見。

◆ 關節引起的疼痛

關節問題也可能是下背痛原因之一。例如退化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等情況,會因關節周圍的發炎導致持續性的疼痛;此外,當脊椎的小面關節退化時,也會出現局部壓痛,造成小面關節炎的發生,影響正常活動。

◆ 骨頭引起的疼痛

骨頭引起的常見疼痛問題,如脊椎滑脫,這是指脊椎骨向前滑動的現象,這不僅會引起疼痛,還可能導致脊椎穩定性下降;而骨質疏鬆患者更容易因壓迫性骨折而出現劇烈疼痛,甚至限制日常活動,對生活品質產生顯著影響。

◆ 其他因素

有時,下背痛可能由較少見的原因引起。例如,癌症或腫瘤壓迫脊椎骨骼或鄰近組織,可能導致局部疼痛;脊椎感染則會引發局部的疼痛和炎症反應;此外,心理層面的情緒壓力,如焦慮或憂鬱,也可能引起肌肉緊繃而誘發下背痛。因此,當疼痛原因不明或伴隨其他異常症狀時,應特別提高警覺,及時尋求專業醫療評估。

提醒您,上述分析僅為常見情況的參考,每個人的下背痛成因和症狀可能存在差異,如果疼痛伴隨異常症狀如麻木、無力或疼痛加劇,請務必尋求專業醫師的評估。

三、下背痛位置怎麼看?不同部位可能狀況不一樣!

下背痛可能出現在不同位置,每個位置的疼痛都可能與特定的身體狀況相關。若是常彎腰駝背的久坐族,最常見下背部中央區域的疼痛,甚至痛感可能會延伸至臀部或大腿後側,甚至影響到腳部。

而當疼痛出現在下背部深層時,可能是因為脊椎結構受到壓力或損傷所致,這種深層疼痛通常較為持久,且可能伴隨著明顯的僵硬感或活動受限的情況,影響日常生活的舒適度和靈活性;若您是感受到臀部及大腿後側的疼痛,而且從臀部開始一路延伸到小腿、甚至腳趾,則要小心可能為神經受到壓迫,使得疼痛沿著神經路徑傳播,造成不只是局部的不適。

至於整個下背部的廣泛疼痛則可能與多種因素相關。炎症性問題會導致全下背部的疼痛和僵硬,特別是在早晨起床時這種感覺更為明顯;此外,長期保持不良姿勢或承受過度壓力,也可能引起廣泛性的下背部疼痛,這在現代生活和工作方式中非常常見。

因為下背痛位置與症狀息息相關,建議在諮詢醫師時仔細描述身體感受,讓醫師能更清楚了解您的狀況,並搭配理學檢查,找出確切原因、以獲得適當治療建議。

四、下背痛看什麼科?

很多民眾會詢問下背痛看什麼科比較好?建議您可以先至復健科接受評估,醫師會針對可能的問題,建議適合的物理治療或開立止痛藥物,幫助您迅速舒緩不適;如果下背痛與日常姿勢有關,復健科還能提供姿勢矯正與核心肌力訓練,從根本改善問題。

若經診斷發現有其他系統性問題,醫師會建議您轉診至其他適合的專科進行治療。因此,及早就醫並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,能幫助您更快找出病因並獲得改善。

通常在1至2週內能見到初步效果,3至6後組織修復過程會持續進行,效果會更加明顯。

五、復健科下背痛3大治療方式告訴您

復健科是下背痛患者的首選科別之一,因復健科能提供多元化的治療方案,針對不同程度的下背痛問題,醫師會評估後建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:

1. 藥物治療:

藥物治療主要用於減輕急性下背痛的不適,包括止痛藥、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(NSAIDs)以及肌肉鬆弛劑。但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,避免長期依賴或副作用。

2. 復健治療:

復健治療包括徒手治療、低能量雷射治療、運動訓練、腰部牽引、震波治療、電療與熱療射頻治療、運動訓練等方法。透過減少發炎、肌肉放鬆、增加脊椎穩定性與矯正姿勢,可有效改善下背痛問題。

3. 增生療法:

增生療法是一種針對軟組織損傷的新興治療,復健科醫師會使用高濃度葡萄糖水PRP(高濃度血小板血漿)、PLT(生長因子凍晶)、羊膜生長因子、骨髓抽吸濃縮液(BMAC)注射至受損部位,刺激組織修復與強化結構穩定性。這種治療特別適用於慢性下背痛,如韌帶退化、關節炎或肌腱損傷。

如若疼痛持續或影響日常生活,復健科醫師也會根據患者需求,建議進一步考慮外科手術,確保治療效果。

六、4種下背痛舒緩伸展運動,讓您在家也能日常輕鬆做

在專業治療之外,適當的運動能幫助下背痛患者、增強腰背部的穩定性。以下介紹4種適合日常進行的下背痛舒緩運動:

第一、 棒式。首先,雙手打開撐在地下並與肩平行,腰、臀、背保持一直線,腳趾同時踩住地面,且收緊臀部肌肉,練習深度的核心肌群來保護脊椎,及維持身體穩定度。

第二、 側棒式。將側邊身體平躺在床上,利用手與腳壓床的力量平行上移,把髖部離地抬起,腹部同時出力,將身體整個支撐起來,並呈現一直線,訓練側邊的肌群。

第三、四足跪式。首先手與膝蓋著地,將身體呈現四足跪著的動作,腰部、臀部保持一直線。接著,將右手往前延伸,同時左腳往後延伸,此動作維持5至10秒或半分鐘以上。過程中注意腰背部依然維持平穩,強化身體的平衡感。

第四、橋式。橫躺於一平面,手腳放於平面,將臀部抬起呈現拱橋狀,大腿施力,以伸展下背同時鍛鍊肌肉強度。

定期進行上述下背痛舒緩運動,有助於預防復發。但若運動過程中感到不適,應立即停止,並諮詢復健科醫師。

七、預防勝於治療!預防下背痛5訣竅

雖然下背痛是常見問題,但透過良好的日常習慣和生活方式,能大幅降低發生的風險。以下是預防下背痛的5大訣竅:

1. 保持正確姿勢:

日常生活中維持良好的坐姿、站姿與睡姿,是減少脊椎壓力的關鍵。例如,坐時背部挺直,使用有腰部支撐的椅子;站立時身體自然挺胸,縮小腹,避免彎腰駝背。

2. 學會正確動作:

搬運重物時,雙腳分開、屈膝蹲下,用腿部力量站起,避免單靠腰部用力;尤其要避免急速扭轉或彎腰,減少對脊椎的損傷。

3. 強化肌力耐力:

經由核心運動,增強腰背肌與核心肌群的力量,讓脊椎更加穩定,降低下背痛發生的可能性。

4. 定時活動身體:

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,例如久坐時每30分鐘起身活動,做些簡單的伸展動作,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,減輕腰背部的壓力。

5. 確保適當休息:

選擇軟硬適中的床墊和枕頭,讓脊椎在休息時維持自然的弧度;此外,規律睡眠有助於身體修復,降低壓力帶來的肌肉緊張。

遵循以上5點建議,不僅能預防下背痛,還能提升整體生活品質。但仍要提醒的是,如果您已經出現下背痛問題,請務必盡早就醫,避免延誤治療時機。

八、下背痛交給康澤復健科,專業治療、無需開刀

康澤復健科致力於提供專業的下背痛治療,針對不同類型的患者設計個性化方案,讓您在不需開刀的情況下有效改善疼痛,恢復生活品質。以下是我們的治療項目

  • 增生治療:利用PRP增生療法PLT(生長因子凍晶)、羊膜生長因子、骨髓抽吸濃縮液(BMAC),藉由超音波導引精準注射,刺激組織修復。
  • 震波治療:以高能量震波加速患部組織修復並減少筋膜緊繃,緩解疼痛。
  • 徒手治療:透過專業的手法放鬆關節或肌筋膜,矯正不良姿勢。
  • 射頻治療:利用高頻的射頻治療消炎並放鬆筋膜,有效舒緩下背疼痛。
  • 客製化鞋墊:解決因下肢肌肉不平衡的生物力學問題所導致的下背痛
  • 運動復健:透過核心肌群訓練,穩定脊椎結構,減少復發風險。

康澤復健科不僅注重疼痛的緩解,更專注於從姿勢矯正、體態改善到核心肌群強化的全方位治療,確保患者的長期健康。此外,我們的專業團隊會針對個案設計適合的復健計畫,讓患者逐步恢復活動能力,減少復發的可能性。如果您正受下背痛困擾,歡迎諮詢我們的專業醫師!

九、下背痛常見Q&A

Q1:下背痛多久會好?

A1:下背痛的恢復時間因病因而異。急性下背痛的患者通常2-6周內改善;若是椎間盤突出或神經壓迫,可能需要數週至數月,甚至更長時間。建議根據醫師指導進行治療和復健,縮短恢復期。

Q2:下背痛怎麼躺?

A2:選擇適合的床墊和枕頭尤為重要,床墊應適度硬挺,避免中央凹陷;並建議採側臥姿勢,雙腳微微彎曲,在膝蓋間墊一個枕頭,以維持脊椎自然弧度。

Q3:下背痛要看醫生嗎?

A3:下背痛可能是肌肉、神經或脊椎結構問題的警訊,及早診斷能有效避免問題惡化,因此若疼痛持續超過兩週,或伴隨腳麻、無力等症狀,應儘速就醫。

陳冠誠醫師個人形象照
康澤復健體系總院長 暨
藝文康澤復健科診所院長-陳冠誠院長

專長:
1.心肺復健
2.癌症復健
3.疼痛治療
4.肌肉骨骼疾患
5.高齡復健
6.神經復健
7.吞嚥復健
8.運動傷害
9.兒童早療

若有就醫需求,初診病人須請您親臨診所現場掛號或致電院所掛號,
複診病人則可透過網路線上掛號,詳細院所資訊歡迎點選瀏覽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近期文章

彙整
返回頂端